调个空调、反光镜要在屏幕上找半天,开着高速突然黑屏死机挺吓人,车机偶尔推送广告让人反感……智能化风潮带来汽车座舱设计变革,越来越大的智能化屏幕装载上车。智能化大屏,炫酷科技感有了,却也带来一些安全隐忧,不少车主疑惑:这块屏真的越大越集成越好?
大屏上开空调手忙脚乱挺不便
刘女士最近换了某品牌的新能源汽车,新车的内饰主打科技简洁风,前排座舱几乎少见物理按钮,而是把大部分功能都集成到了一块约15英寸的中控大屏上,开空调、调后视镜、开天窗、开手套箱、玻璃除雾等种种功能,都变成了触屏操作。
一开始,刘女士觉得一块大屏挺先进,但用了一段时间后,也体会到了不便。“夏天,最不方便的是开空调!”刘女士说,过去,她一边发动车辆,一边顺手就把空调开了,可实体按钮换成屏幕后,需要先精准点击屏幕下方一处很小的温度区域,然后才能进入空调调整界面。进入界面后,温度设定要滑动屏幕,设置风速要一下下点击,调整风向更麻烦,需要通过屏幕上的虚拟风向上下或左右滑动。
“这些操作很难开着车盲点,因为不看屏幕很容易误触。”刘女士坦言,有时开着车临时需要调整下风速、风向,特别手忙脚乱。最令她哭笑不得的是,
展开剩余83%过了一个月,当她终于熟悉了空调屏幕操作后,车机系统进行了版本更新,调控界面的位置又换了,“得,又得重新适应。”
屏幕操控不便,用语音控制能否更便捷?刘女士告诉记者,语音也难以解决所有问题。“比如空调调温度、风速可以用语音控制,但涉及调风向,用语音就很难精准控制。”不仅如此,语音交互有时也会出现识别错误。“我爸爸口音比较重,开车时就常识别错误,还是得手动调整。”
除了开空调,在大屏上调整后视镜、打开天窗等,也被不少车主抱怨操作不便。“以前开车,驾驶位旁边的把手上一般会设置调控后视镜的旋钮,开天窗的按钮则基本设置在座舱头顶,简单明了,有时开着车也能弄。”张先生去年换了辆新能源汽车,这些功能被集成到一块大屏上,光是找后视镜、天窗这些操控按钮,就得费一番功夫,“很多功能得点开好几级菜单才能找到,如果一边开车一边操作挺危险。”
对于张先生反映的情况,记者进行了体验。以调整车辆后视镜为例,需要先点击中控屏左下方的一个汽车形状的小图标,进入菜单后选择“控制”,打开二级菜单后再在多个选项中选择“后视镜”,进入界面后点击“调整后视镜”选项,才能激活方向盘上的一个按钮,通过按钮可对后视镜方向进行调整。由于不够熟悉车辆,在菜单上找功能,再加上调整方向,记者花了快1分钟。
高速内道突然黑屏真吓人
相比部分功能的操控不便,智能屏幕替代仪表盘并集成大多数操控功能后,车机系统偶尔出现的卡顿、死机甚至黑屏,更让消费者“惊出一身冷汗”。
今年4月,王女士在高速行驶时,车内几块联动屏幕突然黑屏,一时间,车速、车况等基本信息全无。“当时我行驶在高速内道,不方便紧急停车,只能这么‘摸黑’着开了一会儿,找机会并线出来停在了应急车道内。”停车后,第一次遭遇车机死机情况的王女士拨打了车辆的客服电话,按照客服的指导,她长按方向盘上的按钮,完成了车机重启。“虽说过程有惊无险,但是开着高速突然黑屏,最基本的还是挺吓人的。”王女士至今仍有些后怕。
王女士的情况并非个例。记者调查发现,不少车主都表示,曾遭遇过车机偶尔出现卡顿、死机的情况。
两个月前,车主何先生就遇到了一次,车子在路上正常开着,车内的中控大屏突然黑屏,他只能赶紧靠边停车。然而,由于何先生车辆的换挡功能也被集成到了屏幕控制,何先生发现自己无法切换P挡停车。“即便已是多年驾龄的老司机,这种情况还是让人很蒙。”何先生拨通了车辆客服的电话,经过一番指导,找到并激活了座舱头顶上方的临时换挡按钮,最终才换了挡,然后通过长按相关按钮重启了车机。“那一次的经历,让我还是挺怀念过去传统的物理挡把的。”
5秒开屏广告无法关闭不合理
“难道车机屏幕也要学智能手机、智能电视那一套,来推广告了?”最近,某新能源品牌车主白先生第一次在车上遭遇了“开屏广告”,广告大图占满屏幕,推介该品牌面向首任车主发放新车型专属购车券活动,广告时长约5秒,无法提前关闭退出。“难道以后开车前都要强制看广告?”在白先生看来,车企通过车载屏幕强推广告的做法,严重影响消费者体验和使用权益。
记者调查发现,近年来伴随屏幕上车风潮,不少车企都曾尝试不定期推送开屏广告或弹窗广告,试探通过车机广告加大品牌宣传乃至开拓增收新渠道的可能性。
最近,赵先生在驾车行驶过程中,车载屏幕上方突然弹出一条广告信息,内容为限时发放其驾驶车辆品牌礼宾车的3.5折用车券。“这条信息位于屏幕最上方,虽说只遮挡了导航地图最上方的部分内容,而且停留了5秒左右就自动关闭了,但由于有提示音,我还是分心去看了几眼,在行车过程中推送这样的广告,真的太罔顾安全了。”
蒋先生也曾在驾车过程中遇到弹窗广告。在一次驾车并使用车机导航功能时,蒋先生的车辆屏幕上突然弹出一条“限时购车礼”的广告信息,广告内容遮挡了约三分之一的导航界面,广告信息下方设有“查看”和“取消”两个选项,必须手动选择“取消”才能关闭广告。“一边开着车,一边还要手动关广告,真要出了事故,谁来负责?”蒋先生提出。
大屏上车莫忽视安全底线
越来越大、越来越多,智能化屏幕上车已成风潮。记者近期走访汽车市场看到,如今无论是燃油车还是新能源汽车,配备尺寸更大的中控屏,或者在前排、后排配备更多屏幕,已成为不少新车型的重要卖点。
“我们这款车型是目前市场上前排屏幕最大的!”在某新能源品牌店内,一位销售人员介绍道。记者看到,该款车型在前排推出了45寸的超大屏幕。这款屏幕宽度类似一般的小型平板,但长度达到了1.13米,横跨整个主驾驶和副驾驶座舱。
虽然大长屏看起来挺炫酷,但也有消费者并不买账。“这样的大屏看着挺酷,但把位置占满了,没几个物理按键,有时候反而不方便。”一位前来看车的消费者表达了自己的看法:“而且我觉得副驾位的屏幕不太实用,虽说可以看剧、玩游戏,但是我一般不会用,怕影响司机开车。”
除了感觉屏幕过大过多、堆砌大量休闲娱乐等功能并不实用外,将车内控制功能过度集成至屏幕更带来安全隐忧。有研究机构实测发现,触屏操作时,司机“分心”操作的时间比按物理按键平均高出57%,使用语音操作的时间也比物理按键平均慢30%。
针对这一隐忧,欧洲已率先出台新规。根据欧洲新车安全评鉴协会(E-NCAP)规定,从2026年起,所有关键驾驶功能(如转向灯、喇叭、雨刷器等)必须通过实体拨杆或按钮操作,否则车辆无法获得最高五星安全认证。为适应新规,特斯拉在欧洲的新车已进行改款,将此前已取消的实体挡把又重新安装了回去。而一些欧洲车企也在改变,大众新车型在中控屏下方保留了一排物理按键,专门控制空调和驾驶模式。
汽车流通协会专家王萌表示,车辆将更多物理按键集成至屏幕控制,除了更加简洁和具有科技感,更重要的原因是实现了降低成本。同时,目前不少车企试探性不定期推送车机广告,也是希望复制智能手机、电视等盈利模式,开辟增收新途径。然而,车载屏幕与智能手机等智能终端具有本质区别,其本质是安全组件,核心功能是服务驾驶,因此,车企增收降本都不能以牺牲行车安全为代价。
在王萌看来,伴随汽车智能化发展出现的新问题,比如物理按键减少、车机广告推送等,建议国内要出台具有针对性的专项法规或强制性国标,实现立法规范与行业自律双管齐下。
来源:北京日报客户端
记者:赵语涵
发布于:北京市广源优配-配资炒股配资网站-配资公司网站-股票配资门户网站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